的,其实就他们八个人;三个特调局的人,庞统、李山、梅小梅;一个文物局考古队借调的宁霜,还有四位民间专业人士吴家祖孙、权浩然、葛亮。
而调查组的其他小组其他人,了解的情况都不全,甚至有的人连这次的终极目的是让沉寂两千年的九鼎重见天日都不知。
饶是吴大志已年过古稀,见惯了风浪和场面,此时还是有些激动。
这种激动带有一定的仪式感,就好像你苦恋的姑娘终于正式答应了你,虽然距离洞房还有个过程,但好歹是朝着入洞进发了。
······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庞统对民间专业人士是这样,吴大志对特调局的人也是这样;既然已经“一体化”了,那就不会藏着掖着。因为关乎着如此大事的成功率,需要精诚合作。
九鼎的特点和位置,吴大志根据之前的参研和讨论,一一详细介绍。
介绍完之后,又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这些建设性意见的重点,就是探鼎和取鼎的顺序。
在这个环节,大家的兴奋度都起来了,出现了一些讨论。
豫州鼎作为九鼎之央,位置也在“当中”,而且情况都已经探得明明白白,所以最后一个取,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
至于其他八鼎的顺序,吴大志是倒着来说的。
在确定了九鼎所有位置、等待开会的这段时间,吴大志一直在琢磨,也和吴夺、葛亮、权浩然有过深入地交流,所以想法早就成形,说起来也很有条理。
这里头,因为青州鼎需要“八球”打开机关,所以应该是倒数第二个。
冀州鼎所在的罗布泊,如今和过去变化最大,而且实地探查的风险也最大,吴大志建议倒数第三个。
扬州鼎过去在湖底,如今却“身”在闹市,建议倒数第四个取。
同时吴大志建议庞统,再取前面几鼎的同时,派人前往越州进行前期准备,最起码弄清楚这个范围内所有单位和建筑的情况,做好万一要“动工”的配套和关联方案。
梁州鼎位于嘉陵江川北利州段某个范围内,江水的改道和涨落情况、山体的变化情况,都需要摸排,还有可能需要水中作业,所以这个地方也需要一些前期准备,建议倒数第五个。
说到这里,吴大志顿了顿,庞统笑着接了一句,“老爷子,除了豫州鼎,这后取的四鼎,都是阴鼎啊。”
庞统在私下里称吴大志为“七爷”,但这种正式场合,他还是换了称呼。
“对,阳鼎于山,阴鼎于水,阴鼎的难度,本来就比阳鼎要大。”吴大志应道。
庞统点点头,“接着说。”
吴大志便接着说道,“关于阳鼎,兖州鼎和荆州鼎,实际上在一个大范围,虽然具体是如何设置的还不知道,但是肯定要比其他阳鼎复杂。所以我建议在四个阳鼎之中,最后取。”
“至于剩下的徐州鼎和雍州鼎,哪个成为‘头炮’,我觉得差不多,都可以。”
吴大志说完顺序之后,又点了点一些关键位置,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便结束了发言。
关于这个顺序,大部分人都是同意的;初次见面的指挥小组副组长李山话不多,也对此评价“不错!”
庞统也是连连点头,除了评价性和询问性插话,也没多说。
至于吴夺、宁霜还有权浩然、葛亮,更是没有意见。
唯一明确提出反对意见的,竟是梅小梅。
她的声音略显沙哑,却也别有韵味,“吴老先生的建议,我倒是有一点反对意见。”
她突然发声,庞统不由皱了皱眉。
庞统皱眉不是因为她反对,开会嘛,畅所欲言,有碰撞不妨事,重点是获得最优方案;不过,她就这么听了一遍,是不是真的消化了?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