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三章 王在晋的谋划(拂袖沾风生日加更)(3 / 4)

回到明朝做昏君 纣胄 229 字 2020-10-17

事实上,原本的历史上也是如此,内喀尔喀最终选择了翻脸,五个部落有的被努尔哈赤灭掉了,有的被林丹汗兼并了。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王在晋说的是可以相信的。

这就要说说林丹汗的另外一个缺点,这个人很小气,没有大汗的心胸。

现在的蒙古可以说四分五裂,但是林丹汗想要的却不是统一整个蒙古,而是像一个部落之主一样不断去侵略和吞并其他的部族。

这引起了很多部族的警惕。尤其是在内喀尔喀的事情,林丹汗不但不出手帮忙,还在旁边看热闹等着捡便宜,这样的大汗怎么可能服众?

这边的部落离建奴比较近,随时都可能被袭击,林丹汗也不帮他们撑腰,总想着借建奴的手消灭这些人,然后自己吞并这些人的草原和部落。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成为大汗?

原本的历史上,战败的内喀尔喀部落前去投靠林丹汗,林丹还把他们的首领杀了,把他们的部落吞了。

这样的大汗,怎么可能不让人寒心?

这就导致了另外一件事情,林丹汗手下的很多人宁可选择投靠努尔哈赤,也不跟着他干。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管理左翼三万户的大臣锡尔呼纳克杜棱洪台吉。

锡尔呼纳克杜棱洪台吉带着手下投靠了黄台吉,使得原本就捉襟见肘的林丹汗更加地捉襟见肘。

所以说,林丹汗那就是一个草包,看起来很声势浩大,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什么能力。

尤其是林丹汗还做了另外一件蠢事。

蒙古草原上很多的部落都是信奉黄教的,林丹汗却皈依了红教。这导致了很多信奉黄教的部族对林丹汗非常的不满。

所以大明想要指望林丹汗,那是不可能的,那就是一个蠢货。

蒙古草原上已经没有天降猛男了,想要统一是不可能的了,各自为战是可以的。

两百多年过去了,他们早就不是元朝时候的蒙古人了。要知道,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前,他们也是分裂的,

朱由校虽然知道王在晋话里面的意思,但是也没有拆穿他的意思。王在晋之所以这么隐晦的说,就是怕自己拒绝了他勾连内喀尔喀的事情。

但实际上,朱由校根本就不在意。

这样一来更好,原本还担心科尔沁做大,现在有了内喀尔喀牵制,那就更好办了。

哪怕大明灭了辽东,这些人也不敢和大明翻脸,毕竟旁边还有一个林丹汗。

朱由校笑着说道“爱卿做的很不错。朕有一件事情想要和爱卿商量。”

说完这句话,朱由校就把在张家口的所作所为和王在晋说了一遍。

当然了,抄家灭族的事情就没怎么提,主要提的是科尔沁事情。

听了这话之后,王在晋脸上顿时就露出了激动的神色。

看了一眼朱由校,王在晋说道“陛下,这件事情不能光让科尔沁来办,得让内喀尔喀也来,让他们一起来灭了朵颜三卫。”

“当年科尔沁支持朵颜三卫南下,现在正好把他灭了,咱们可以趁机收复大宁。只要占据了大宁,大明就有了一块前出的基地。到了那个时候,不论是用兵还是驻守,大明都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看着激动的王在晋,朱由校却没有激动。

在朱由校的眼里,根本就不存在一城一池的得失。

大宁这个地方曾经是宁王的封地,也是历史上非常一个著名的城市,只不过后来逐渐完蛋了。

大明军队后撤,抛弃了这个城市。这里面有明成祖朱棣的锅。

朱棣横扫漠北之后,觉得蒙古人已经不成气候,这个地方就没有必要再屯兵。其结果就是大宁后来又被死灰复燃的蒙古人侵占了。

大明重新占据大宁这个地方,朱由校没想过。他有另外一个解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