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大秦帝国的科学发展观(4 / 4)

都没什么卵用。

可让这些学派大佬身处朝堂,他们就必须要清楚,所谓的学说,不能服务帝王,终究站不住脚跟。

无论是李斯代表的法家,还是任何一派学说,作为幕后操纵一切的赵昆来说,都不希望他们一家独大。

这个想法与计划,甚至与权谋无关,只是对大秦比较有利罢了。

扶苏和嬴政都看到了这一步,因此在赵昆决定扶起百家争鸣的时候,便默认了这种发展。

以前人际关系十分简单,大家谋生的手段不多,任何一门学说,只要学的不差,都可以混一个较好的前程。

但如今的大秦,正在朝多元化发展。

单纯的学术一派,解决不了大秦百姓日益增长的矛盾。

因此,取长补短在所难免。

所有学说能涉猎,筛选有利于大秦发展的一部分,加以驯化吸收,才是大秦以后的治学方向。

而且从实用角度来说,无论是张良,还是陈平,亦或是蒙毅,都不觉得那家学说可以称得上当世最强。

他们非常清楚,大秦正在朝盛世前进,而盛世最大的原动力在科学院,在军工厂。

若正如赵昆设想的那样发展,科学院才是大秦未来的主流。

那么可以预料的是,一旦天下士子确定了帝国的发展思路,憧憬科学的热情,只会变得越来越高涨。

而这,也是赵昆,扶苏,包括嬴政在内的人想看到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