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职位录取之中,儒家没有占据绝对的优势,那么让儒家大佬的面子往哪搁?
所以说,考试完成之后,一场看不到硝烟的战场,在大秦最高学府,博士宫拉开了阵势。
科考的阅卷,在赵昆的建议下,有一套严谨的流程。
首先,采用了糊名制,每一份试卷,考生的姓名籍贯,都被裱糊起来,任何人都看不到。
其次,赵昆还提出了誊抄试卷的方法。
博士宫已经录取的士子们,负担起了这样艰巨的任务。
所有人都规定使用同样的字体,并且各学派之间交叉誊卷,尽最大的可能避免舞弊。
考完一科,誊卷一科。
但是,阅卷却集中在科考结束当晚进行。
赵昆本来还担心这些都上了年纪的各学派大佬们扛不住,没想到,大家一个赛一个的精神,气势汹汹地承诺一日时间便能够阅卷完毕。
阅卷就无法交叉审阅了。
各学派大佬们,被分派到了与自己学派相关的部门中,批阅属于自己出的那份试题。
老实说,这次科举取士,决议会放出的职位并不多。
尽管赵昆登基在即,朝堂面临重组。
但赵昆除非昏了头,否则绝不会一次性大批替换官员。
旧朝臣子虽然不中用,但毕竟是经年老臣,或许大方向上的思路跟不上赵昆的思维,但处理具体事务来说,绝不含糊。
这次科举,录取的大部分人,都是朝堂新机构之中的底层职位,而且数量不多。
近五万名考生,总共只放出了不到五百个职位。
去美洲的职位倒是放出了一千多个,虽然待遇丰厚,但报考者只有不到三千人。
卢侯二人出海归来,报纸上曾经大肆报道。
即便是普通百姓,也都知道美洲是一个什么地方。
蛮荒、落后、遥远,去那种鸟地方当官,就算待遇再好,又有什么用?
吸引力远远不足。
所以,科举录取比例,大概是一百比一。
一个萝卜一个坑。
当初儒法两家叫嚣得厉害,科举的具体措施未定的时候,两派大佬甚至想要瓜分半数的名额。
虽然这个想法没有落实,但毕竟是立下的旗子。
若这次最终结果出来,两派士子的录取名额,没有超过半数以上,那可是一场极其精彩的大型打脸现场。
所以,不管是为了打脸,还是为了不被打脸,大多数学派大佬们都憋着劲儿。
大秦博士宫灯火通明,将咸阳城照成了不夜城。
.......
随着科举考试的落幕,一切都成了定局。
打脸的兴高采烈,被打脸的恼羞成怒,决定来年再战,将脸打回来。
不管如何,大秦朝着更好的方向在前进。
而扶苏远赴美洲的日子,也已经悄然来临。
今日,南越郡新建的海港中,数百艘大船,几乎将整个海港覆盖。
早在去年十月的时候,扶苏向嬴政请命远赴美洲,赵昆便下令为这次行动做准备。
整个大秦的相关机构,都充分调动了起来。
蜀中进贡的用于造船的高品质木材,源源不断的运往南越郡。
更有各种建造战舰的专用材料,从全国各地汇聚到此。
科学院调集分散在各地的顶尖船工,赶赴南越郡的造船厂,制作各种大船。
嬴政更是直接下令,征集十万民夫,参与这次海船的建设。
十多万人轮班而作,加上科学院的指导,半年的时间,建设成了五百艘出海大船。
眼前的这些大船,便是此次扶苏前往美洲的全部班底。
因为嬴政与赵昆的重视,科学院这次,更是将压箱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