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请不要为难我胖……(2 / 3)

可要说话吧,到底该说什么?

听朱元璋这口气就知道,他给出的两个选择其实压根一个都不想选。奈何这皇帝的心思偏偏又难猜,万一说错话,同样感觉仕途到头的说。

脑子里完全没有半点思绪,牛谅也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陛下,大皇子身份尊贵,居所自然也不可随便。短时间接回宫中自无不可,只是国朝之初陛下便亲自定制,亲王成年后皆要外放藩镇一方。这……”

听到牛谅的回答,朱元璋只想评价一句——听君一席话,胜读一席话。

什么叫短时间接回宫自无不可,意思就是先把这阵给过了,冠礼之后他的混账大儿该哪凉快就哪呆着呗。

朱元璋深深看了牛谅一眼,心里不由得感慨:这官场当真是个大染缸啊,牛谅从洪武元年举秀才为官,短短六年时间三连跳成为礼部尚书,这官职上来了,油滑的水平也没落下啊。

朱元璋深感国朝人才匮乏,某些重要的位置上,有必要再做一次调整来巩固大明这座华厦了。

连续两个尚书,似乎都没能明白自己的意思,不过这也不要紧。

思忖着一开始的目的本就是让这些人迫于无奈接受自己的意见,朱元璋倒也没有继续为难两人的意思,目光再度逡巡,最终落在文臣班列最前面绯色官服挂着仙鹤补的胡惟庸。

“胡惟庸,他们两个尚书看来是没什么能耐替咱分忧。你来说说。”

胡惟庸是个心思玲珑剔透的人,可此时也猜不透朱元璋到底想要让那个大皇子住哪里。左右没什么答案,胡惟庸便直接接着牛谅的话说道:

“大皇子失散民间多年,想必陛下与皇后娘娘多有相思之意。以微臣之薄见,大可将大皇子接入宫中,让陛下与皇后娘娘尽享天伦之乐。”

前些日子感觉朱元璋似乎在有意无意敲打他,胡惟庸这段时日收敛了不少,在很多事情上,到是颇为迎合朱元璋的意思。

反正在他看来,朱元璋这个人对亲情相当重视。既然如此,那便直接让那位大皇子入宫住着,就算往后闹出什么事来,也追究不到他头上。

有人敷衍塞责,自然就有人尽心竭力。

“万万不可!”

胡惟庸话刚说到一般,班列中宋濂便厉声阻止这坏得流脓的主意。

深宫内苑都是些什么人呢,除了皇帝和那些未成年的皇子之外,那简直就是个脂粉堆啊。

这位大皇子自幼在民间出生,习惯品行到底如何谁都不知道。这要接进宫里,指不定就一年抱俩三年抱八了。大肚子的是宫女也就罢了,万一是……

“陛下,陛下明鉴。大皇子既然及冠在即,应当以远离宫禁为要。况且大皇子从未受过仪范,如此接入宫中,难免做出辱及皇家威仪之事……”

虽然宋濂说的很有道理,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对儿女极其自信的朱元璋心里,这话跟肉蛋葱鸡有什么区别?

国瑞爷眼睛不由得瞪得更大了一些,说话的口吻也由先前的意味深长,逐渐捎上三三两两的火气:

“那你便教教咱,到底该怎么安置咱那大儿?”

一声带着质问的呵斥,让宋濂哑口无言。

这段时间在有关朱极的事情上,他已经被朝臣们视为是太子的急先锋。如今简单地提提意见也就罢了,如果说得太过离谱,难免会惹得朱元璋连带对太子也心生不满。

宋濂是个守礼的人,但前提他也是个人。

是人,自然就有种种心思和顾虑。

遇上朱元璋的质问,他自然不能接着先前的话头继续讲下去。

思来想去,宋濂也学此前的三位一般,索性跪倒在地一言不发。既揽下了自己出言无状的罪责,也表达了自己无言以对的尴尬。

朱元璋的目光还要逡巡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