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祸国之道?(2 / 2)

通,难保其不成化外之民。是以此番咱要改一改这派驻东瀛的大军兵制。”

听朱元璋这么一说,诸多朝臣心中顿时一凛。

如果说攻下东瀛占据年产百万两的银山是重头戏,那现在修改兵制可就是重中之重了。

“往后东瀛镇守十卫五万人,每年征调国中二十以上精壮男子三万,以四年为期。期满后放归原籍,不再充任军户,若有军功者,可予以拔擢。刘仁,征兵之事,由你配合大都督府施行。”

朱元璋斩钉截铁的嘱咐让朝臣们面面相觑。

藏兵于民,这可是一招险棋啊。

用得好固然可以大幅度增强大明的军事实力,但如果用不好,放归的士卒祸乱乡里事小,若有心怀不轨之人起事,那问题可就严重了。

“陛下,这兵制,是否要再考虑考虑?”

虽然有些不太情愿,但宋濂到底还是鼓足了勇气站出来劝谏。

宋濂很清楚以朱元璋的胆魄还做不出这么惊世骇俗的决定,所以幕后那个祸国殃民的主使,必然是依旧站在御阶上打盹的朱极。

这天下是朱元璋的,但未来终究是自己学生的。宋濂不想让朱标继位后收拾如今朱元璋造成的烂摊子,因此他必须要将自己认为是祸端的事情消灭在萌芽状态。

“老子有云,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军中将士多有血勇,贸然放归乡里,难免啸聚成寇,此实祸国之道也。”

面对这个最近总是喜欢跟自己唱反调的老儒,朱元璋是又敬又恨。

敬的自然是宋濂在士林中的地位,恨的却是他老是跟自己在朝堂上作对。

偏生碍于太子的情面,又不能冲这老东西发火。

目光在宋濂身上停留了须臾,朱元璋看着面前有如小鸡啄米般耷拉着脑袋的朱极,没好气地站起身来,绕过御案便朝朱极屁股上来了一脚。

“是不是祸国之道,让他好好跟你们说说。咱还有事,先走了。”

看着一个趔趄差点趴在地上的朱极,朱元璋眼中露出些许快意。如此朝强忍着笑意的朝臣们吩咐过之后,竟是二话不说直接走下御阶回了谨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