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固然不喜欢这些欺软怕硬的家伙,但诚如颜希哲所言,天下读书人的香火不能因此断了。
马上得天下,安可马上治之?这大明,终究还是需要一大群读书人治理,才不至于成了一个烂摊子。
“殿下,今日之事,想来只是某些人居心不良,绝非礼法之故。老臣还是希望殿下能够冷静一些,莫要让天下人以读书为耻。毕竟,无耻的只是那么一小撮人而已。”
说到这里,刘基不由得想起朱极方才指着胡惟庸鼻子骂的那句礼义廉。
听着刘基毫不留情的讥诮,朱极心里倒是好受了不少。
看着那些朝臣一个个都在自己和刘基身上来回大量,朱极再次将目光投向汪广洋。
“既然诚意伯说话,我自然要给他些面子。我的要求不高,你等亲手写一册,将胡惟庸、宋濂、陈宁以及方才拦我去路的那几个今日之言行一字不落记下来。”
总有人需要给自己一个交代。
而直接勾起朱极怒火的这些人,他不愿放过任何一个。
“此外,方才那六人,在这皇宫之中居然都敢拦住亲王去路寻衅滋事,想来私底下谄上欺下的腌臜事也没少做。我会找人好生查察一番,届时一并写上去,好教天下人知晓,我大明朝廷容不得这等邀名卖直之辈。”
看着眼前这些人脸色大变,朱极冷笑着告诫道:
“如果诸位觉得自己的笔杆子够硬,能将今日之事颠倒黑白,大可回去之后放开了攻讦本王。放心,这一日不通行天下,我朱极一日不脱那粗麻布衣,我保证你等随时可以取信于人。”
无视了身边内侍捧着的衣甲,朱极头也不回,径直往午门外走去。
而留在原地的百官,却同时陷入了极其羞恼与纠结之中。
诚如朱极所说,这大明的喉舌确实掌握在他们手中。甚至朱极只要现在不穿着一身中单去城里闹,他们就能将朝堂上发生的一切全都遮掩下去。
但是,真能让所有人都不明真相吗?
这话说出来他们自己都未必信。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今日这事闹得这么大,不说朱极和刘伯温,谁又能保证站在奉天殿外的那些声名不显的官员们都能跟他们一条心?
这,真的要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