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过于信任自己的强项,即便教练再怎么告诫、批评、劝导,他们依然犯了年轻人狂妄自大、眼高于顶的错误。
当初他们都是可以靠自己的天赋特长把孙天龙吊起来打的。
但孙天龙跟他们不同之处在于,孙天龙一直在练。哪里弱就练哪里,哪里不足就补哪里。而他们三人,却抱着自己的强项不肯松手。
当时他们并不知道打乒乓球打到极处,遵循的其实是木桶理论,有一块短板都不行。
所以到最后,他们的弱点不断被研究、被放大,成了致命伤,而孙天龙却再也没有弱点了。
悔恨吗?
自然是有的。
但是心底的复杂情绪却又不仅仅是悔恨,还有对时局变化、技术更新的某种无可奈何的感慨。
邹正宇的反手中远台相持至今都是最强的,然而新世代的球员们却已经开始不退台了,那么他的强力反手还有什么意义呢?
不过是比赛中根本用不上的屠龙之技罢了。
反倒是他因为反手特性而养成的退台习惯,成为了他在这个新世代最致命的缺陷。
他退台了十多年,已经习惯了,你让他不退,他做不到。
所以他注定在这个崭新的时代被淘汰,大浪过后,老人们纷纷死在沙滩上。
就连孙天龙这样强大的存在,都已经在最近几个月的比赛中明显开始试着尽量不退台,这代表,再强大的人力,也挡不住大势所趋。
此时场中已经换成了王超发球。
王超依然用的是非常简单粗暴的打法,他没有再捡起去年那些变化多端的套路,他只是单纯的打邹正宇的正手。
你有破绽,我就盯着破绽打到你死为止。
就这么简单。
很快,第三个球又变成了相持,但王超没退台,邹正宇却已经退了三步。
在这样的距离下,他终于成功的完成了反手拉重弧圈球。
然而已经没有意义了,不退台的王超凭借足够细腻的手感,有一万种方法可以化解这种局面。
他只是一个吊短,邹正宇就死了。
第四个球,依然变成了近台打远台,王超这次撇了个大角度,邹正宇又死了。
这场球其实很好看,因为邹正宇习惯性寻求大力拉球的机会,这让场面变得很激烈,当球员们在球台两边全力释放力量时,小球在空中会有极为曼妙的轨迹,引发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但身为职业选手,前两排的观众却难得的一致保持着沉默。
就连嘴巴臭的水鸟鹰都没有了说怪话的心情。
他也是29岁这一批的,也是练的退台打法,他也从这一场球中感受到了某种时代变迁的惆怅。
曾经的天才,被时光消磨,最终折翼而死,因为他练习的东西,在如今的时代,已经不合时宜了。
始终维持着和蔼笑意的拜叔,这一刻偷偷侧头看了一眼坐在不远处的林梓君,眼底竟有一丝淡淡的忌惮。
即便是这位欧洲之王,也从这场球里看出了不退台打法的先进性,并因此对从小练习这种打法的林梓君产生了更为浓重的警惕。
拜耳想出线,想在开年第一战为德意志乒协开个好头,想趁着自己的克星孙天龙不在,偷偷拿个冠军,那他就必须要击败同组的林梓君才行。
但是,等到后天自己与林梓君交战的时候,面对那般快节奏的打法,不退台的自己真的反应得过来吗?
自己毕竟三十四岁了啊……
拜耳隐隐意识到,世界乒坛的格局或许又要发生变化,因为不退台对反应的要求太快,这就对欧洲这群老将极度不友好。
但好消息是,欧洲的年轻选手们,似乎也开始崛起了。
这时候裁判吹响了哨声,因为第一局已经结束,最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