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独一无二的反手技术(2 / 4)

乒乓人生 三姜哥 4682 字 2022-03-26

从林梓君横空出世,无数职业选手都在参照学习他的动作,连王超的反手都不知不觉有几分林梓君的影子。

但皮克的击球点却比别人更靠前。

他的球拍触球时,小球在身体前方而非下方,同时,他的手臂甩动幅度极小,这个动作极其诡异,他完全可以说是全世界反手拧动作幅度最小的选手。

因为动作小,所以触球快,又因为击球点靠前,所以小球距离对面球台的距离更近,在占据了这两样优势的情况下,原本他拧出来的球应该在旋转和力量上存在缺陷才对,但是他牛逼的地方就在于,他依然可以拉出极其强烈的旋转和力量。

这是因为他的身高超过乒乓球员的平均身高,而臂长更是与米歇尔这样的大个子有得一拼,他力量很足,但身体却一点多余的肉都没有,精瘦精瘦的,于是动作依然非常灵活。

这样的身体条件,完美的将欧洲球员力量大的优势,与亚洲球员速度快的优势糅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他这独树一帜的招牌反手拧。

这不是常规拧球,而是变种拧球,这是别人学不会的东西,因为这是身体条件、力量条件、技术条件三者合二为一,刚好契合,才形成的特殊技巧,全世界独一无二。

至于击球点靠前这一特点,则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他出手时球拍的倾角和手腕翻转的幅度一定要做出调整,这就导致小球的侧旋角度也与常规拧球截然不同,于是小球飞过去时在水平方向上也会有完全不同的拐弯程度,让对手感觉到相当的不适应。

他所有的超进化,皆是源于这一拧。

王超很慎重的摆出了标准的正手位拉球姿势,身体转动半圈,带动手臂狠狠将球拉了回去。

外行人只觉得这球精彩,一开场就直接对拉,但内行人已经从中看出了一些东西。

上一场,面对米歇尔的正手大力拉球,王超的应对是轻描淡写的反拉回去,他的姿势其实是没做到位的,他在尽量精简细节,减小出手幅度,这样才能让身体更好的归位,保证自己有更充分的反应时间。

但皮克这一个反拧,却逼得王超很郑重的摆出了训练时的标准姿势,还刻意使用了身体转动的力量,这其实代表着一种相当程度的重视。

这说明王超认为,自己如果不慎重,便有可能直接被这个球打死。

但因为接球的时候压力很大,所以他优先考虑的是上台问题,而不是变线问题。

他的正手拉球,拉一个对角线过去,便正好又在皮克的反手位。

这一次皮克连强行移动都不需要了,他再次反手拧。

这球依然很快很凶,逼得王超不得不再次正手大力拉球。

这时候的球其实已经是出台球了,皮克稍稍后撤一步,身体依然保持着独特的前倾姿势,手臂往前迎,一个重重的反拉。

反拉与反拧,本质上说其实是同样的技术,只是在发力程度和动作幅度上有所变化而已,拧球之所以是杀板,是因为距离够近,突然性很强,旋转和路线也不好判断,至于反拉……

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选手的反手拉球其实都只是作为过度的,因为反手能发出来的力量无论如何也比不过正手爆冲。

但依然存在着极少数的例外。

皮克正好是这些人中的一个。

他的反拉前冲弧圈球同样有着独一无二的旋转和速度,与近台拧球相比还有着更加沉重的力量,于是王超不得不退台。

这个反拉质量太高了,简直如同猛龙过江,不退台的话,他确定自己压不住这个球的势头。

王超退台一步,迅速横移,竭尽全力正手爆冲了一板。

这一板并不能叫抢攻,只能叫被迫进攻。

面对这个球,他如果再不舍得发力,那就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拉一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