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忽然发现王超开始连续赢球了?”
秦华昌满怀感慨的道:“事实上,这正是王超比白峰技高一筹的地方啊。”
……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对局,最关键的往往就是那几个节点。
至于这几个关键节点到底在哪一局的哪个时段出现,则取决于比赛双方的个人状态。
比如范小东,他开局慢热,那么你开局赢他几个球并不能说明你的策略是对的,必须要等到你和他都进入最佳状态,再来打出战术博弈,才能根据博弈的结果确定这场球究竟谁占据优势,谁需要继续坚持,谁需要临场调整。
而王超和白峰的这场球则在一开始就直接进入了关键节点。
双方的基本功都非常过硬,稳定度也都足够好,同时都没有慢热的特征,所以从开局第一个球,就已经拼的火花四射。
而现在比赛虽然才打了七分钟,但是王陆与王超在策略上的交锋,白峰与王超在硬实力上交锋,却都已经全部完成。
王超在这七分钟内走完“被压制、尝试破解、成功破解、开始反击”的全过程。
所以其实大局已定。
“白峰虽然一直告诉自己,要把王超当新对手打,但其实他潜意识中依然是对王超有概念的,他没办法把王超当成真正的陌生人,所以他一直都没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了解对手。”
“是的,我们发现,白峰发第一个球到现在发第六个球,一直都是不假思索随手就发,他依然还在坚持不算计,并觉得这样王超就算计不到他,但其实,不是这样的。”
秦华昌叹了口气:“因为人毕竟不是机器,就算你再怎么不思考,再怎么头脑放空,靠本能做选择,你也不可能是真正随机的啊。”
这句话说出来,有些观众还不懂,但侯西甲和大马哥这类专业人士,却立刻就明白了秦华昌的意思。
白峰以为自己发球是随机的,想到什么球就发什么球,但其实,他是一个人类,人类的行为逻辑有迹可循,哪怕你不思考,也会遵循你的下意识习惯,所以,依然是可以预判的。
举个例子。
假定总共有十种发球方式,让一台机器从这十种发球方式中每次随机挑选一种,那么当挑选的次数足够多的时候,你会发现,最终每一种发球方式被选出来的次数都是差不多的。
但是如果把机器换成人,同样来挑选发球方式,那么当挑选的次数足够多的时候,你会发现,总有那么一两种发球方式,是他挑选得最多的。
他不是故意的,他只是本能的选择了自己最喜欢、最信任、最顺手的发球。
这就是人和机器的根本区别。
而王超在连续输掉两个球后,一直在做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重新观察白峰。
所以他才会在第三个球和第四个球时选择发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偷长球。
所以他才会在第五个球和第六个球时选择拉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弧圈球。
他不断变换自己的球路,以此来试探眼前这个白峰的底细,试图搞清楚白峰怕什么,不怕什么,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
当比分3:3的时候,王超其实已经观察到足够多的细节,因为他跟白峰连续打了四个多回合球,这四个球的回合越多,白峰暴露出来的底细也就越多。
作为眼光丝毫不亚于秦华昌的一代名帅,王超能从这些细节中推断出来的结论简直太多了。
所以接下来的3个球,比分直接从3平变成3:6,这是因为王超变得越来越了解白峰,而白峰却还以为王超不了解自己。
如果这时候的白峰重新开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