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事由皇庄起(2 / 2)

,也只能咬牙忍了,因为勋贵、宗室甚至宫里都不是易与的角儿,根本无法对抗。

再加上部分得了田产的主子会适当地降些田租,反而会比原来自耕的税赋少,两相比较,那些庄户也就忍了。

问题来了,怎么可能比原来的田赋少呢?

这就要说一说明朝的政策了,皇庄、宗室、勋贵是不用纳税的。

这就是士大夫们攻击这条政策的原因,田庄这么一圈,损的只有户部的财计,皇室和勋贵反而吃得满嘴流油。

其实真正损失的只有皇上一人,其实户部的财税也算是皇上的,可现在揣了一部分进宗室和勋贵的口袋里,皇庄经营时也肥了太监,甚至十块都一定有一块进入内库。

这也是朝臣们认为皇上没有必要再搞皇庄的原因,因为税赋进入户部,最终也算是皇上花。

其实皇庄也不是自古以来,而是起始于成化年间,当时处置太监曹吉祥,没收得了大量的田产,归入内库监管收取。

初初这部分没有被底层官员和太监上下其手,表面上看着很可观,尝到了甜头,孝宗就开始大力推行,不但皇庄打着翻往上走,那些国戚、皇亲、勋贵也纷纷请赐,孝宗多有准允。

口子一开就收不住了,到了正德年,数万顷的田庄就脱离了户部的手掌。

原历史,不但张太后家又占了数万顷,朱厚照也给老婆的娘家赐了数万顷,再加上那些亲王郡王军队勋领,到正德末年,一共接近三十万顷的土地就换了主人。

成了例,接下来就是每况愈烈了,嘉靖朝翻番,隆应和万历朝更是打了两个滚。

明朝的土地兼并进而抑制了国事的正常运输,便起于些。

一直到最后,连守卫国土的军费都征不上来了,大明朝就走到了末路。

道理很容易想明白,这边占了,户部那边自然就减了,户部财税逐年降低,盐业有漏洞,田赋的漏洞也一样大。

朱厚照也不乐意看着此祸坐大,可这个事情它不能随便捅,现在自己还没坐稳了,就拼命都抽摇下面的椅子,他就得摔下来。

可顾佐趁着王绣将这件事摆上了台面,再加上韩文在朝堂上的党羽,他们想着能用这件事帮韩文解压,搞不好能把盐业改革给搅了,因为张氏兄弟不仅仅请了盐余,还请了两万多顷地,地契都还在户部压着呢。

火星子飞进了热油里,顿时燃起了雄雄烈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