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看病最大的问题,是那种羞耻感。
你想啊,同样去看病,人家有单位的看病,直接就报销,各种好药可以使劲儿用,说话都能大声点。
可你一个没单位的个体户,啥都自费,哪怕费用不高呢,相比其他那些能报销的人,也会觉得矮人一头。
就连护士,对有单位的跟没单位的,态度也都不一样。
对有单位的,尤其单位比较好的,身份比较高的,护士态度往往就比较好。
对没单位的个体户,护士往往都是比较敷衍。
所谓衣食足而知荣辱。
八十年代初的个体户,大部分都是进不去正规单位的家伙,他们当个体户,一开始的目的真的就是为了能挣口饭吃。
等靠着当个体户赚到了钱,衣食足的目标达到了,自然就有了更高的追求,那就是尊重。
然而,在如今的国内,个体户再有钱,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哪怕你是万元户,甚至十万元户,你只要是个体户,那么一个普通的工厂职工,依旧可以斜着眼睛看你,或者指着你的鼻子骂你。
要是遇到个打架,你哪怕是万元户,跟一个不如你有钱的工厂职工互殴,闹到局子里,也是没单位的万元户吃亏。
可以说,这时期的个体户是有钱,但却饱受方方面面的歧视。
这种体系性的歧视,暂时是改变不了的,身为穿越者的曹志强也不能。
然而,曹志强却可以另辟蹊径,把那些个体户收编国有啊。
就好像当年收编杂牌军一样。
如果曹志强以国企的名义,收编那些个体户,跟他们订立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互惠互利,那就好多了。
但是这里还有个大问题,那就是曹志强的所谓收编,只能是跟他们以“合同工”的名义收编。
这种合同工,企业自己的招人名单,类似于临时工。
而这种临时工,档桉只能归招人企业自己所有,既不能进人事局,也不能进劳动局。
《控卫在此》
不能进人事局当干部,也不能进劳动局当工人,自然就不能去正规医院享受相关的福利政策。
是的,这个时期,无论是人民医院这种正规医院,还是厂办医院,医疗报销也是卡的很严,必须是真正的干部职工身份才可以。
至于临时工,抱歉,暂时没资格报销。
顺便说一下,现在的临时工,都叫合同工,而这个合同工,跟所谓的实习工还不一样。
企业实习工,也就是曹志强一开始进厂时候的身份,是你的个人档桉已经录入劳动局的,属于还没正式转正的工人。
也就是说,对于企业实习工来讲,他们虽然工资少,待遇低,但就身份来讲,是妥妥的工人身份,在劳动局是有正规备桉的。
可合同工就不一样。
合同工的档桉,只是招聘企业自己管辖,不归劳动局管,不是正规工人身份,无法享受工人身份能享受到的待遇,比如医疗报销跟退休金。
也就是说,企业合同工,对外说出去可以有面子,可以开介绍信买火车票甚至飞机票,但就是无法享受正规职工的养老金跟医疗报销。
如果不能医疗报销,那么一旦生病去医院,你的国企职工的身份,立刻就会被打回原形,依旧会让人有羞耻感。
那怎么办呢?
曹志强想到的办法,就是自己开一个医院,然后让自己招聘的合同工,有病了就去自家的医院治病。
这样一来,这些自己招聘的合同工,在自家开的医院就医,可以享受跟其他正式工人同等的报销待遇。
如此一来,那些个体户在自家医院里享受了实惠,得到了尊重,心理上得到了满足,自然会更加拥戴自己。
个体户本身就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