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突厥战事进程,与皆大欢喜(3 / 4)

都杀了吧,免得浪费粮食!”

武正平说话之时,语气显得平澹漠然,但脸上的阴沉狠辣之色,却是让人为之一寒。

自从夏军进入草原以后,攻取了大小部族无数,俘虏的老弱加起来足有二三十万人。而此时,就这么轻飘飘的一句,便起码断送了超过二十万人的性命!

只不过在场的一众将士,都是久在北境征战,与突厥之间仇怨颇深。除了少数几个略有不忍的,其余众将皆是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齐声应道:

“末将等,谨遵大帅之命!”

云国,中庆城,京畿衙门之外。

十余名身穿儒袍的士子,手持状纸,气势汹汹地走到京畿衙门之前,在众人错愕的目光之下,敲响了衙门之外的鸣冤鼓,大声高喊道:

“大理寺卿狄仁杰,构陷罪名,缉拿天下名士,天理何在?公道何在?我等儒家弟子,还请京兆尹主持公道!”

京畿衙门之中的吏员听到动静,连忙出门查看。在看到这群身穿儒袍的士子之后,头都大了,连忙上前道:

“诸位怎么又来了?此前不是已经说了吗,这件事牵涉当朝大理寺卿,我京畿衙门无力管辖。诸位想要递状子,也得去找御史台不是?”

听到这名吏员的话,这些儒家弟子顿时个个义愤填膺,道:

“你京畿衙门说牵涉大理寺卿,要我们去找御史台。可御史台那边,又推说没有证据,无法弹劾当朝大理寺卿,要我等找刑部来调查。到刑部那边,却说自己无法调查七品以上官员,要我等找京畿衙门……”

“尔等如此相互推诿,不堪任事,当真对得起朝廷下发的俸禄吗?”

“今日,必须给我等一个交代!”

“若是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也无法出示证据,就必须将三位先生放出来!”

“如此明显的构陷之事,满朝文武竟然无一人肯出面!朝廷昏暗,竟至如此地步,苍天啊,你开开眼吧!”

眼看着这群儒生越说越过分,这名京畿衙门的吏员,眉头紧紧皱起,忍不住高声喝道:

“捉拿三人的命令,乃是陛下亲……”

只听得一众儒生之中,突然有人高声呵斥道: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此言一出,周遭看热闹之人,议论声顿时一静。

吏员是愣住了好一会儿,才反应了过来,这是在说当今陛下行事不正,乃是乱命。

反应过来的吏员,顿时又惊又怒,厉声喝道:

“大胆,竟敢非议陛下!尔等,是当真不想要日后的前途与功名了吗!”

还是那道声音,立刻驳斥道:

“此乃天下之公义,莫说前程功名了,就算要被问罪,也要指明昏君的过失与乱命!此乃,舍生而取义也……”

四周空气,顿时安静了下来。

周遭聚集过来看热闹的百姓们,顿时眉头紧皱,脸带不快之色,狐疑地打量起眼前的这群儒生们来。

萧承登基之后,铲除权臣,挽社稷于将倾,开科取士,兴修水利,广开言路,轻徭薄税,施以善政。使得这云国的国力,蒸蒸日上,如今更是威压夏国,占据了西南七郡之地。

言情

除了这些,萧承还是一个懂得“营销”的皇帝,百家之中的家如今就在为萧承效力,利用混迹在市井之间的说书先生,以及各种话本子,让萧承在百姓心目之中的形象变得更为高大。

萧承在百姓心中的威望,那是可想而知的。

儒生们刚刚堵着官衙诘问,百姓们还饶有兴致地看着热闹。可一有人辱骂当今陛下是昏君,百姓们便顿时生出了不快。

那原本已经上头了的一群儒生们,终于也是清醒了一些。

顶着周遭之人审视狐疑的视线,他们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