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动摇,一时之间面上浮现迟疑之色。
作为赵佶的好基友兼狗腿子,蔡攸最善揣摩其心意,赵佶只是神色稍有变化,他就立刻跳将出来,奏道,
“启禀官家,臣请开启封桩库。”
赵佶顿时心下一喜,但还是故作姿态的摇头道,
“不妥,封桩库乃是太祖所设,是用来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怎可贸然启用?”
蔡攸却大义凛然道,“官家、诸位臣公,攸有话要说,还请各位静听!众所周知,江南的得失,关系着我大宋的安危,倘若放任那方腊贼子做大,后果怕是不堪设想。
值此危难时刻,即便动用了封桩库,想来太祖在天有灵,也必然可以理解官家的难处。而且此事并非没有变通的法子,大不了待平定叛乱,再将动用封桩库的银钱补上就是。”
“对蔡爱卿此言,不知众卿家可有异议?”
能站到这个朝堂的大臣,个个都是人精,怎会听不出赵官家的言下之意,自是无人出言反对。
赵佶见此情形,也怕再拖下去会夜长梦多,当即就同意了下来,命蔡京着手去办此事,并马上调拨西军欠饷,令西军火速南下平叛。
去了一桩心头大事,赵佶心情重新好了起来,笑着问道,“可还有事上奏?”
宿元景随即出班奏道,“今有二龙山首领宋江,携三十六将,三万余精兵祈求招安,还望官家,降下恩光,赦免他们之前的逆天大罪。宋江坦言,他们必当竭力捐躯,尽忠报国,死而后已。”
说着,便将宋江的降表呈上。
赵佶大致扫了几眼,见宋江在降表中言辞恳切,又颇有忠君爱国之意,不禁微微颔首道,
“既有悔改之意,倒是可以酌情宽恕。只是就怕彼等贼性不改,到时又生出事端。”
宿元景正要为宋江再美言一番,不想高求出列奏道,“官家,臣有一策献上,可预防此事发生。”
“爱卿但讲无妨!”
高求朗声道,“如今有四大寇作乱,以至天下板荡。莫如招安了宋江一伙,将他们调至童枢密麾下,充作先锋,去将功赎罪。”
童贯眼前一亮,出言赞同道,“启禀官家,臣附议。这伙贼寇之所以难缠,皆是因他们有二龙山天险可守,若是受了朝廷招安,他们便没了那些倚仗。
如此一来,那就是那砧板上的肉,若敢不尽力剿贼,臣有一万种办法收拾他们,保管令其服服帖帖!”
宿元景收了宋江不少好处,忍不住道,“这怕是有些欠妥?若是寒了人心,以后哪还有人敢接受朝廷招安?”
童贯不屑道,“真是妇人之仁!本官虽久在边关,但也多次听闻,这伙贼寇曾打破青州、高唐、大名府,累累造下大恶。今若官家慈悲,愿给他们一个将功赎过的机会,已是天大的恩赐,岂有讨价还价之理?”
不得不说,童贯这话说得极为漂亮,就连以清正廉洁而闻名的李纲,也附和道,
“下官以为,童枢密此乃老成谋国之言。宋江一伙若卖力杀敌,还则罢了,如若不然,万万不能留他们再去祸害百姓。”
蔡京站出来一锤定音道,“官家,无论如何,绝不可养虎为患,这世上不能再出第五大寇!”
听得蔡京之语,赵佶顿时一个激灵,情不自禁道,“不错,太师所言甚是!”
赵佶原本想着一事不烦二主,招安之议乃是宿元景提出,那就继续由其负责此事。可听了蔡京的话后,他便改了主意,将此事交给高求负责。
宿元景见状,只得在心中叹道,“宋江啊宋江,本官已是尽力替你周旋,但天意如此,你等还是自求多福吧!”
话说高求领了旨意,便带上招安诏书,并一些赏赐之物,辞别天子之物,于次日直奔青州而去。
……
话说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