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一伙的。
还是朱元章的屠刀效果更好。
“这个人,我在意他,恰恰就是因为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啊!”
杨丰笑着说道。
的确,黄子澄齐泰方孝孺,得一人可失天下,有这样的人来充当儒生们的旗帜,那想不自寻死路都难。
说话间他们的马车在聚宝门停下,杨丰拿起身旁一卷纸,然后打开车门走了出去,小公主则拎起旁边的浆湖桶跟着,两人在这座最繁华的城门最繁华的时间段,在进出的无数行人瞩目中,一起走到了第一道瓮城的城门旁……
“都忙你们的,我就是来贴个揭贴而已!”
杨丰朝守门军官说道。
后者赶紧陪着笑脸上前给含山公主和杨大使行礼。
“大使,这不妥吧?”
他小心翼翼地说道。
理论上的确是不能,不过现在京城到处都贴,应天府不管,毕竟应天府是和儒生一伙,既然朱元章已经不介入,那他们肯定帮儒生。但既然不管儒生贴揭贴,同样也就不能干涉大夏国使馆贴,人家有治外法权,本来也不归应天府管,但这里是军事上的设施,和城内的民宅不同。
“你就说能不能贴吧!”
杨丰说道。
军官看看他,再看看公主,后者明显正考虑把手中的浆湖桶给他扣头上,所以他最终还是萎了。
“大使有治外法权,末将自然不敢阻拦。”
他说道。
“那不就是了!”
杨丰说道。
旁边小公主拎着桶上前,然后在周围一片议论声中,开始往城墙上刷浆湖,刷完之后杨丰打开揭贴,两人一起理开,然后将这张揭贴贴在了城墙上,杨丰满意地欣赏了一下,紧接着用手一指……
“贰臣录!
日读圣贤书,所许谓何!却于此时作此举措,生何面目对人,死何以见先帝?
鄙人近来读宋之亡,看到谢太后怒斥群臣的这段话,一时间很好奇宋亡之时,倒底有多少读圣贤书的文臣投降了胡元,只是才疏学浅,除了贵国皇帝陛下钦定的留梦炎,黄万石这些,其他所知了了。故此今日在此张贴贰臣录的揭贴,以求搜集此辈名单,民间有知晓者可填上,并到使馆向鄙人介绍其后事及其子孙繁衍至今有何人,能添一人,并证实者,赠钞五百贯为谢。
其身份需符合以下条件。
第一,必须举人。
第二,必须投降胡元。
第三,必须在胡元为官。
三条必须全部符合,然后可列入贰臣录。
武将就不用了。
只要有知道符合这三条的,告诉我其后事,其子孙繁衍至今如何,并且经过查证属实,那就有五百贯的赏钱。
当然,只是知道其部分的,也有赏钱,不过根据多少递减。
哪怕就是只知道个名字,不能确定其他的,也有赏钱,赏五贯。”
他说道。
围观的军民一片沸腾。
五百贯啊!
哪怕就是个七品官,这也是近五年的收入,要知道现在一贯钞能买两石米呢!因为水泥的大量应用,导致各地建设的糯米用量锐减,这东西不光是修城墙,其他类似建设也是大规模使用,有了替代品后当然粮食供应量大涨。而七品官月俸才七石半,也就三贯半,加上其他的能有五贯就不错了,现在杨丰开出五百贯,就这个数字只要能干一票,基本上就等于有了第一桶金……
再说光知道个名就有五贯呢!
那还不赶紧行动起来?
“当然,这上面已经有的不算!”
杨丰赶紧说道。
上面已经列出他知道的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