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敏感,配合过于密切,不好。」
「你们父子配合不密切,才不好!」
「即便如此,这种军事调动,太子会同意吗?」
「太子会同意的!」
黎启武见他脸色,心里宽慰些。
毕竟,这人是太子的结拜兄弟,在太子心中有着很大的分量,他敢给自己提议,有可能是得到了太子的示意。
原来,和黎启武说话的是太子流落民间时的结拜兄弟之一,康小七。
太子监国后,就将他们一行接到京师,安排进了锦衣卫和羽林卫。
虽然没有对外公开几人身份,但黎启武是知道内情的。
得到康小七的示意,黎启武先知会了父亲,又给太子上了奏疏。
朱慈烺很是支持。
「让黎启武带着他父亲的人马看管战俘,应该是放心的,大伴,给宣府回消息,就说孤同意了,同时把这件事呈送给父皇。」
……
南京。
崇祯刚刚巡视完毕回到南京,就接到了太子快马送来的请旨奏疏。
对于调动黎玉田人马看管战俘拓荒的事,他只看了看,不予评价。
太子作为监国,有这个权利,他不准备干涉。
崇祯又看看太子请旨在辽东、朝鲜、蒙古设置州府的奏疏,比较满意的点了点头。
太子听从自己旨意,在蒙古选定了8个地方,建立城池圈养蒙古亲贵。
同时考虑各方因素,制定了稳妥的统御政策。
由于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个个都是天生的战士,一旦让他们形成统一的政权,就会爆发出强大战斗力,足以对抗甚至颠覆中原王朝。
为了防止蒙古再度强大,太子和内阁进行谨慎部署,将蒙古划土分疆,细分成了8个府,24个县,208个镇,按镇分配户口,划定区域,限定各自的驻牧范围,各镇不得越界,否则会受到严厉惩罚。
同时安排了文官前往管理民政,宣导圣人之学,同时大兴土木修建黄教庙宇,安定其心。
崇祯知道,历史上,大清就是这么控制蒙古部族的,防止互相征战吞并的同时,利用宗教弱化其斗志。
那时候,黄教的寺庙布满蒙古草原,部有部庙,盟有盟庙,旗有旗召,家有家庙,更因为喇嘛享有免除兵役、差役的特权,越来越多的牧民皈依黄教,极大的弱化了蒙古族人彪悍的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