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4年八月,酷暑渐消,秋风初起。 新安蜀军大营内,气氛却异常紧张而热烈。
阳光透过营帐的缝隙,斑驳地照在王志伟坚毅的面容上,他端坐在案前,双手不自觉地交叠在胸前,思考着下一步的决策。
经过侍卫检查确认放行,一名快马信使风尘仆仆闯入大营,手中紧握着一卷战报,神色匆匆却难掩兴奋之情。
信使跪倒在地,高声禀报道:“丞相大人,前线捷报!姜维将军和杨卫国将军率部奇袭,已成功攻占安邑,敌将夏侯玄被姜维将军斩于马下,安邑守军大败!”
消息如同春风化雨,瞬间驱散了营帐内的沉闷与压抑。王志伟闻言,双眸猛地一亮,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那是一种混合了喜悦、欣慰与自豪的表情。
他迅速接过战报,一字一句仔细阅读,眼中闪烁着对姜维和杨卫国智勇双全的认可与赞赏。
读罢战报,王志伟的心情愈发激动。安邑的攻占不仅是对魏国的一次重大打击,更是蜀国军事战略上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也为后续的军事行动铺平了道路。
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蜀国复兴的希望之光就在前方闪耀,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坚定信念。
王志伟的嘴角微微上扬,安邑的攻克只是北伐征途中的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长,挑战与困难依旧重重。
喜悦之余,王志伟保持着一位卓越政治家的冷静与理智。战争是残酷而复杂的,胜利往往伴随着新的挑战与考验。
他迅速召集幕僚与将领,共同商讨接下来的战略部署与后续行动,确保能够充分利用这一战果,进一步扩大战果,以此为契机,激励全军将士继续前行,为蜀国的长远利益而努力奋斗。
王志伟提笔疾书,一封鼓舞士气的书信在他笔下诞生,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将士们的赞扬与期待,以及对未来战局的周密部署与深远考量。
这封信,随着快马送往蜀军各地军营,成为激励蜀军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
王志伟见众将和谋士到齐,声音洪亮有力:“诸位将士,昨夜捷报传来,我军于安邑一战,大破敌军,斩敌首级数千,俘虏无数,斩将夺旗,战绩辉煌,此乃天佑我蜀国,将士用命之果!”
王志伟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与激励,引得周围众将齐声欢呼,士气更加高昂。
待欢呼声渐息,王志伟神色一凝,继续说道:“然则,胜不骄,败不馁,乃为将者之道。安邑虽胜,但敌国尚存,闻喜之地,乃其咽喉要道,若我军能乘此胜势,一鼓作气,攻克闻喜,则敌国之势必颓,我蜀国复兴之路将更加坦荡!”
“今日召集尔等,便是要商议如何趁此胜势,一鼓作气,攻打闻喜,扩大战果!”言毕,王志伟目光扫过众将,等待他们的意见。
安北将军周强,性情如火,率先出列,高声言道:“丞相所言极是!我蜀军将士,皆是英勇善战之士,闻喜之敌,不过土鸡瓦犬,待我率五千精兵,直捣黄龙,定能马到功成!”
中郎将秦旭,沉稳内敛,接着发言:“周将军勇猛无双,令人敬佩。但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闻喜之地,地形复杂,敌军或有埋伏,我等当谨慎行事,可先遣细作探查,再定良策。”
虎猛将军张如飞则持不同意见,他上前一步,朗声道:“兵法亦云,兵贵神速。我军新胜,士气正盛,此时不攻,更待何时?若拖延时日,恐敌军有所防备。我愿领兵为先锋,昼夜兼程,突袭闻喜,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李剑飞表现出谨慎的态度。缓缓说道:“丞相,安邑虽胜,但我军亦有所损耗,且闻喜乃魏之重镇,防守必然严密。我军若贸然进攻,恐有不利。是否应先休整兵马,补充粮草,再图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