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玄又命刘邕建立船厂,船厂建立在南昌主寨旁边,收揽各类造船人才,收集各种船龙骨材料等。
其实,刘邕有一项工作更为重要,就是建立斥侯部,这个斥侯部由诸葛亮领导。
这也是诸葛亮重生后的举措,诸葛亮深深知道,情报的重要性。军队一立,就立马着手抓情报工作,诸葛玄也知道情报的重要性,可不知道如何去做,现在诸葛亮搞出这个名堂来,既有章程还有可操作性,诸葛玄也就完全放手让诸葛亮大力施为了。
斥侯分公开的斥侯、半公开的斥侯和不公开的斥侯。不公开的斥侯为暗侯,诸葛亮取名为黑衣卫,大部分由诸葛亮直接安排,也有的由刘邕安排,仅限诸葛亮和刘邕知晓。
不公开的斥侯还有派往各个势力的斥侯,取名为青衣卫,因为现今最流行的衣服就是各色青衣,青衣卫就是融入到各势力中去,融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如水入江河于无形。
半公开的斥侯就是各乡镇、县、郡的斥侯,取名为灰衣卫,体系独立于正常官职体系之外。公开的斥侯就是各军队里的斥侯了,直接就叫斥侯部。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诸葛亮让刘邕从各军挑选募集优秀精锐士兵500人,经过专门训练,专事各种情报收集。
部队各部曲的斥侯接受斥侯部监管,各部曲的斥侯收集获得的信息均要上报到斥侯部,等于斥侯部是情报总部,各部曲的斥侯队是分部。
斥侯要建立到队一级(50人为一队,),按每队2个斥侯去建设,以此类推,信息传递按:总部—军—部—曲—屯—队来传递。
灰衣卫建立到每个乡镇,根据乡镇大小设立2-5人不等,平时信息由官吏体系传递,灰衣卫认为重要的信息可单独秘密上奏。
信息上报时效:平时五天一报,战争时一天一报。信息按重要程度与紧急状况程度分为:红—黄—白三类。
一般信息均为白类信息,正常上报;黄类信息当天上报,按正常体系上报;红色为最高等级信息,专人或专队秘密护送,换马不换人,八百里加急,红色情报必须密封且加密,传递中途任何人不可拆开偷看,否则以资敌罪杀头。
诸葛亮设计了数字加密法,专门用一本书为底稿,以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三个数字组成,类似前世的密码,在当时三国可为独树一帜,保密程度极高,难度也大,只有黑衣卫掌握了。
议事还议定了诸葛玄太守的治理政策及赋税,最为主要是议定了收复的三个目的。
目的有三:一是打击刘繇笮融军或当地乱军,恢复正常秩序,重新认命此地的官吏;二是颁布诸葛玄太守治理政令及赋税,拜访当地士绅,寻访发掘人才;三是考查、评督各级官吏,统计当地的物资。
收复过程中如遇凶恶残暴无故杀害百姓的官吏可直接砍了,事后行成报告上报即可;如遇奸淫掳掠、贪婪无度的官吏可直接罢免,打入死牢,待审定后问斩。
花开二朵,各表一枝。诸葛亮、黄忠、黑尚领一军收复庐陵地区,出南昌第一站到达建城县即现今的高安市。
建城县县令高明早已等待多时,欣然接受各项政令。高明官声不错,因离南昌近,故消息灵通,对名仕诸葛玄、华歆也比较认同。
在进建城县的前一天,诸葛亮发现有一家农户在山脚下的田地里烧一种黑色的石头,于是走过去问道:“敢问丈人,甫这是为何烧此黑石?”
老人家戚戚的回答:“此石耐烧,烧后灰粉入田,地更松肥些。”
诸葛亮立马想到,这不就是煤石么,煤灰渣能使地更松,对于江西西南的庐陵平原多为红土壤,红土容易板结,加入煤灰渣就不容易板结,地更通透,透气性好,庄稼可不是长的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