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很好。 靖王还下去各个乡镇走走,体察民情,都不错。 耕田的耕田,捕鱼的捕鱼,伐木的伐木,采石的采石,织布的织布,经商的经商,做工艺品的做工艺品…… 各行各业,井井有条,到处传颂靖王的功德。 甚至还出现了“靖王庙”。 但这些是民间自发行为,表达了老百姓对靖王的崇敬,靖王爷也不能太多责备。 在官道两旁,全是绿油油的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靖王和子涵骑马回衡州靖王府,他得意极了: “子涵姐,我还是可以吧?现在的衡州府梓镇府岳州府,比以前的不知好了多少倍。” “王爷英明盖世。”子涵感慨说,“要是天下都如王爷那样,那是百姓之福啊,万民之福啊。” “诶,子涵姐,那里出什么事了?过去看看。”靖王和子涵望着一个地方骑马过去。 一个老头子在抱着一个年轻的女子哭。 看那女子,早已经死了。 “出什么事,老人家?”景怡急忙问。 老人家只是哭,不说话。 “别怕,老人家,这是靖王爷,有什么委屈尽管说,王爷会为你做主的。”子涵说。 “你是靖王?”老人家抬头看着靖王爷。 “老人家,他就是靖王。”子涵说。 老人家放下女子尸身,跪下就拜:“靖王,你要为我做主啊。” “起来慢慢说,老人家。”靖王扶老人家起来,找个地方坐下。 老人家慢慢说起来事情的原由。
第195章 体察民情的路上(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