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北方的旅途(2 / 3)

会,机枪留在原地,张爱国侧面匍匐前进,手里拿着匣子枪,前面爬,后面弯腰起身,跑到了可疑处。

地上的枯草有压折痕迹,泥土有脚印,人已经走了。

追?

还是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回到原处,收起枪支弹药,拉起战马,抓紧时间离开。

第一次卧姿射击,头和上半身抬得很高,歪把子真难为矮挫的小鬼子。

边走边从步枪子弹箱里取弹装弹斗。

鬼子的大型弹药箱为木铁混合材质,装24个纸质弹药盒(3个桥夹一盒),共计360发子弹。

打开供油壶看了一下,油还不少,不用小油桶灌油。

一路兜兜转转,顺利地来到常州。

在火车哐当哐当的声音中,张爱国想到自己留下了破绽,四美粮行。

不过按照现在民众的尿性,没有人愿意去多事,当兵也只是为了混个温饱。

为什么要拿出歪把子,算是借势,鬼的名,树的影。

一二八和九一八两次事变,让一部分人跪了下去,而另一部分人血烧得更旺,脊梁挺得更直,奋起抗争,誓死不做亡国奴。

环境向来对内残酷,对外宽松。

南京下关火车站,张爱国起身拿行李箱。

“你不是要到北平吗?”

“是啊。”

坐在走道一侧座椅上的男子问了一声。

“干嘛收拾行李。"

“下车坐渡轮过江,到浦口换乘。”

“哈哈哈”

对方笑的贼开心,脸上出现了很多皱。

“你是乡下来的?”

“啊,对。”

“你这打扮不像啊。”

黑色呢绒费拉多礼帽,黑色羊呢绒大衣,领口是黑色的皮草,毛发黑亮。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手里拿着文明棍,杖身紫檀木,杖头象牙,杖尾是黄铜。

有钱人扮相。

“未去过北方,不晓得,见丑见丑。”

听对方介绍才知道,原来北平和上海之间已经开通“特快”火车,全程1462公里,仅需要34小时。

民国1933年10月开通火车轮渡,省去手提大包小包行李来回奔波,拖儿带女的麻烦。

轮渡耗时2小时,看着窗外的江面风景,在落后的当下,算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旅行体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中国的英雄人物多以悲剧收场,国情所限。

可惜不能出去,否则要点香祭奠一番。

无论哪一方,只要抗日,就是英烈,应该享受后人的香火。

张爱国默默的转过头,从窗外收回了目光。

对好心提醒自己的男人笑了笑。

“去抽支烟。”

“好啊。”

香烟是快速拉近关系的媒介,吞云吐雾中,拉近距离。

“老哥也是去做生意?”

“我呀,公干。”

对方有一点迟疑,还是说了,看在大前门的份上。

“我呢,去买些猪鬃蛋粉,顺便看下朋友。”

“小鬼子闹得很凶,多注意点。”

“能干就干,不能干,我就撒丫子往回跑,这年头,干啥都不容易。”

“是啊,国难当头,不思进取,反而内斗不止,岂不是白白便宜了外人。”

“哦,莫谈国事。”

交浅言深是出门在外的大忌,人心隔肚皮。

“对,对。”

有人说话闲聊,旅途才会过的轻松。

夜色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