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印度硅谷——班加罗尔(3 / 4)

这就是印度 开心可可 2384 字 4个月前

息系统、惠普罗等,更是成功地吸引了大量来自西方的外包项目。在班加罗尔的软件园区里,仅仅在短短的1.5公里的核心区内,就集中了高达4.5万个外包工作机会。而在通用电气公司的印度研发中心内,更是有多达1800名博士专注于软件研究与开发工作。这样的规模和实力让人不禁为之惊叹。可以说,班加罗尔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科技中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才汇聚于此,共同推动着科技行业的发展。

四、成功原因

班加罗尔之所以能够成为印度的硅谷,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然环境。上世纪50年代初印度刚刚独立之际,尼赫鲁政府为选定印度的高科技发展基地煞费苦心。经过反复比较,决定选择海拔适中、四季气候宜人、干净整洁美丽的班加罗尔作为首选城市,其主要理由是,班加罗尔的空气质量很好,符合精密制造业研究发展的要求。

同时,由于环境、气候条件好,大批科技人才愿意前来这里定居,有利于吸引人才。正是从50年代开始,印度负责火箭和卫星空间研究的国防研究发展组织、印度科学研究组织、国家航空实验室、印度斯坦飞机制造公司等一批国字头的高科技研究机构在班加罗尔安营扎寨,形成了以空间技术、电器和通讯设备、飞机制造、机床、汽车等产业为龙头的一批产业,逐步奠定了班市雄厚的科研基础,成为印度有名的“科学城”。

二是教育环境。卡纳塔克邦从70年代开始进行教育改革,是印度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邦之一。卡纳塔克邦共有工程学院125所,在数量上居印度首位,是美国工程学院数量的一半。班加罗尔还云集了如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管理学院、国家高级研究学院和印度信息技术学院等许多名牌大学。

由于有上述条件,班加罗尔从80年代末期开始吸引了国际软件和高科技公司的注意。1987年开始,德州仪器开始在班市开展外包业务。1991年,IBM进驻班加罗尔。之后的通用电气在此设立研发中心,才真正标志着班加罗尔作为高科技之都的“第一桶金”,正式开始了其蓬勃发展的历程。

继续阅读

三是政府扶持。创业伊始,班加罗尔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面临的一个最主要问题是“最后一英里障碍”,即所有管道都铺设好了,如果只有最后一英里没有通,整个系统就无法工作。当时对于软件公司来说,这个“最后一英里障碍”就是数据传输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印度政府于1991年投资兴建了可高速传输数据的微波通讯网络SoftNET,“这在当时是个创举,至少满足了10年内软件企业的发展需求,这也为后来班市能够不断吸引其他着名企业前来提供了很重要的帮助。”1999年,印度成立IT产业部,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有的专门设立IT部门的国家之一。2000年10月17日,印度IT法案生效,为该国电子商务的稳步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此外,政府还提供了完全免税的进口硬件和软件,到2010年前为止免除公司所得税最高比例达90%、允许设立100%外资独资公司、购买国内资本货物时免除消费税等许多优惠政策。

五、主要问题

班加罗尔低矮的房屋绵绵不断,人畜并行的现象随处可见。此外,城市周围湖泊藻类及水葫芦植物的疯长造成了许多鱼类的大面积死亡,水质也遭到严重污染,使该地区成为蚊子的滋生地,从而增加了城内居民因蚊虫叮咬而造成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更为糟糕的是班市的交通。

汽车、三轮摩托出租车、两轮摩托车、自行车、公共汽车和行人等在狭窄的街道上挤成一团。尤其在市区南部高新技术公司比较集中的地方,交通高峰期道路更是拥挤不堪。交通指数显示,2021年班加罗尔的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