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大吃一惊:“全世界都消灭了天花?!”
这怎么可能,他以为有了接种技术,也顶多是降低天花的危险性和死亡率,谁知道天花竟然有被消灭的一天!
他又是激动,又是遗憾,若早几百年消灭天花,他的儿女岂不是会少夭折许多?谁不希望多子多福,他或许不能疼爱每个儿女,但也不希望儿女夭折。
有家中亲人死于天花的,纷纷泣不成声。
“若早一点想到办法,我儿是不是就不会死了?”
“我那女儿也是,多么懂事孝顺,就因为天花,早早夭折了……”
有人欢欣鼓舞,有人悲喜交加,哪怕消灭了天花,死去的人也回不来了,还会生出遗憾。
历朝皇帝都仔细记下了这个办法,无论救多少人都好,牛痘接种,必须尽快实验,早日拿出一个成效来,免得贵族百姓都因此受害。
【说回正题,乾隆皇帝对富察皇后无疑是极为满意的,他对于这位贤淑的妻子,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朕躬揽万几,勤劳宵旰。宫闱内政,全资孝贤皇后综理。皇后上侍圣母皇太后,承欢朝夕,纯孝性成。而治事精详,轻重得体,自妃嫔以至宫人,无不奉法感恩,心悦诚服。十余年来,朕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乾隆皇帝是个非常自信且自我的人,这样一个皇帝,却原因把自己功绩的一部分分给妻子,意味着他们的感情确实很不错。】
【帝后感情和睦而衍生出的结果,就是乾隆皇帝非常盼望立他与孝贤皇后的嫡子为储君。乾隆元年,乾隆皇帝秘密立永琏为储君,但短短几年后,永琏便夭折,乾隆皇帝的愿望落空。乾隆七年,富察皇后再次生下嫡子,也就是乾隆皇帝的第七个儿子永琮,对于这个孩子,乾隆皇帝寄予厚望,他曾表示这个孩子非常聪明,又是正嫡,他最喜欢这个孩子,希望可以好好教养,让他来继承大统。】
乾隆皇帝惊喜地说:“皇后又诞下了皇子!”
他欣喜不已,正如天幕所说,他希望能够立富察皇后所生的孩子为太子。
倒不是有多么在乎嫡庶,皇后的儿子,与其他妃子的儿子总是不一样的。
他又有些不爽:“我不能自信吗?我不能自我吗?”
皇帝,不就应该自信,以自我为中心吗?天下的一切臣民事物,都应该围绕着皇帝来进行。
雍正皇帝皱眉道:“他很想让嫡子承继大统?”
这孩子,不会是因为他不是嫡出,才想让嫡子做皇帝吧……等等,他想到哪里去了。
若是这么想,倒是有些看低了这个儿子,历史上多少帝王都不是嫡子呢。
皇帝,从来都是不分嫡庶的,哪怕做皇子的时候是庶出,可一旦成为皇帝,便是大宗,哪怕是嫡出的兄弟,也只能是小宗。
除非将来大宗无子,否则小宗不可能即位。
【然而,乾隆皇帝的期盼再一次落空,永琮在乾隆十二年夭折,死因为天花。乾隆皇帝对此难过不已,还说:“嫡嗣再殇。推求其故,得非本朝自世祖章皇帝以至朕躬,皆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岂心有所不愿,亦遭遇使然耳。似此竟成家,乃朕立意私庆,必欲以嫡子承统,行先人所未曾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获之福,此乃朕之过耶。”此后,终乾隆皇帝一生,都没能立他与富察皇后的嫡子为储君,而富察皇后也再未生育。】
【乾隆十三年二月,乾隆皇帝东巡,富察皇后也伴随在侧,但当他们抵达济南时,富察皇后也感染风寒,他们走的又是水路,等到了德州,富察皇后已然崩逝。富察皇后的死,无疑带给乾隆皇帝很大的打击,由此还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富察皇后死后,乾隆皇帝就开始发癫了,在皇后的丧仪上,他看到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