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工业发展才这么缓慢。"
提到这个话题,刘父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李卫东听得十分认真,不时点头附和。
"说起来,我听黄局提起,三机部最近搞出了一个改造型机床,效率比原来提高了几十倍。小李,你知道这事儿吗?"刘父突然想起了什么,好奇地问道。
"呃......"李卫东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那个机床改造方案,就是我提出来的。"
"什么?!"刘父瞪大了眼睛,差点从沙发上跳起来,"你是说,黄局口中那个厉害的技术员,就是你?!"
"是......是的。"李卫东红着脸,低下了头。
刘父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半天说不出话来。
作为机械工程界的老教授,他多多少少也听说了三机部的事情。
三机部改造了一台落后的机床,仅仅增加了几个零部件,效率就提高了几十倍,引起了他们业内的轰动。
那时,刘父还在猜测,这个技术员到底是何方神圣,竟有如此惊人的才华和胆识。
可万万没想到,这个传说中的天才,竟然就坐在自己面前,还是女儿的男朋友!
一时间,刘父心中五味杂陈,震惊,欣喜,惭愧,佩服,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他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继续阅读
"伯父,我给您讲讲,我是怎么改造的吧。"李卫东见刘父半天不说话,主动打破了沉默。
"我仔细研究了原机床的结构,发现几个主要问题。
第一是主轴转速太低,难以适应高速切削;
第二是进给系统落后,尤其是丝杠副质量差,导致精度不高;
第三是电气系统简陋,全靠人工操作,效率低下。"
说到这里,李卫东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所以,我先提出了主轴改造方案,把原来的滑动轴承,换成了精密角接触球轴承,配合我自己设计的斜齿轮,将主轴最高转速提高到了3000转。
同时,我还优化了主轴箱的内部结构,采用对称布置,大大改善了主轴的动平衡,降低了振动。"
"进给系统,我搞了新的滚珠丝杠副,螺母材质是预置钢球,用喷嘴均匀送油。
螺杆材料是调质处理的GCr15轴承钢,硬度比一般的高出30%,使用寿命是过去的十倍。
再配合我改进的伺服电机,定位精度控制在0.01mm以内。"
李卫东眉飞色舞地讲述着,就仿佛在上机械制造课一般。
刘父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两眼放光。
这小伙子,竟然一下子就抓住了机床升级的关键,技术方案新颖独到,对材料工艺的了解之深入,设计理念之先进,不禁让他这个教授自叹弗如。
更让他惊讶的是,李卫东在讲解的过程中,竟然信手拈来许多机床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最新产品,什么滚珠丝杠,这些就连他这个教书匠,也只是略有耳闻而已。
这小子,真是深藏不露啊!
刘父由衷地感慨,或许,自己多年来,真是孤陋寡闻了。
埋首书斋,终究比不上在一线摸爬滚打。
俩人叽叽喳喳地聊着,竟是聊到了刘母和刘潇端饭进来,才猛地回过神。
"哎呀,老刘,你跟人家小李聊什么呢?说得这么起劲。"刘母笑吟吟地问。
"没......没什么......就聊点儿机械方面的事儿......"刘父讪讪地笑了笑,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
"行了,都别聊了,赶紧吃饭吧。"刘潇嗔怪地瞪了爸爸一眼,催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