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那个17岁的花季少女的结局(1 / 2)

那根稻草 佘温 904 字 4个月前

还有另一个死难者,也受到了策展方的重视,被单独展览出来,这是一个25岁的女孩。

刚开始,我们并不很在意她,因为展览中也只是简单地提及了她的生平,但我总觉得,策展方将她单独展览出来,总有缘由的吧。

于是,我网上去搜索这个女孩的信息,看完之后,也是非常心碎。

她的故事就两个字,悲惨!

大概是17岁的时候,她家人被朗诺军政府怀疑是柬共的间谍,于是朗诺军政府,杀害了她父母,她和姐妹逃脱了,无奈后来又被找到,被朗诺军政府的兵卒强奸,怀孕,生下一孩子。

生下孩子后,她带着孩子,从金边逃回了故乡。

但在当时的高棉风俗中,未婚生子是被社会排斥和歧视的,她似乎没有容身之所,英文中说她“以花为名”,度过了一段艰苦的日子。

话说现在的未婚生子也很被人唾弃,可是这个女孩的情况更是糟糕。

孩子是无辜的啊!

后来她的表兄找到了她,两人自小青梅竹马,于是相爱。

她的表兄是还俗的僧人,因为厌倦朗诺军政府的腐败而投奔了柬共。

没想到,柬共更加恐怖,柬共怀疑她的表兄和她是朗诺军政府的特务,将两人抓了起来,在集中营折磨了很久,然后在同一天,处决了两人。

不知道孩子怎么样了……

下面还有资料显示他们曾经通信的内容,都是一些伤心欲绝的言词。

(那些言词也就是他们的通信有图片,算了,不放了,看着太伤心。)

接下来看到的照片,很多是关于万人坑的。

我有些受不了累累骸骨的照片,也就不放图了。

(另外也不可放图,正好大家也不用跟着看到图片太过悲伤,了解下即可。)

在柬埔寨,像这样的万人坑有很多,据传,柬共在3年内,就消灭了国内近1/3的人口。

这些万人坑,就是铁证。

谁也无法狡辩的铁证。

走出B栋,我看到了一个雕塑,雕塑是一个人半躺着的样子,眼睛紧闭……

雕塑的前面,一只黑色小猫看着我,它给了我些许安慰。

它也许正好给更多人提供一点好点的情绪价值。

到了C栋。

C栋是用来拘禁囚犯的,比起A栋,囚房显得非常狭小,囚房大约和我们现在的一个小的洗手间差不多,由原来的教室,用红砖和木板隔离开来。

如下:

我走进去的第一感受,非常压抑、阴森。

C栋分两层,第一层就是由砖头砌墙隔离开来的小牢房,第二层则是木板。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囚犯被拘禁在这些小牢房里时,吃喝拉撒都在里面,没有任何衣布被子,睡觉也是直接躺地板上。他们的脚始终被铐着。

C栋整栋楼包裹了一层铁丝网,一般人看到铁丝网,都想到的是防止里面的人逃出来。

原来,铁丝网并不是防止里面的犯人逃出来的,而是……怕他们跳楼自杀!

啊!……

因为酷刑不断,很多犯人也知道酷刑过后横竖都是死,为了免去太多痛苦,很多犯人都会想尽办法自杀,以求解脱。

可悲哀的是,他们连自由选择死亡的权利都都被剥夺了。

人在面对绝无希望的困境时,死是最后的自由选择。

在这里,他们连这一奢望都缺失了。

D栋,是一个综合展览场所,这里有死难者照片展览,也有刑具展览,还有……骸骨展览!

还有一些特殊的图片,也被展览在其中,这些图中是各种被行刑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