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够,如果没有烧制出釉面,简单的陶器无论在保持光洁和使用效率上都会大打折扣
将捏制好的泥鼎放在背风处自然阴干,切不可让微风吹拂到不然泥鼎五个面风干速度不一样会产生形变
每天云辰都会检查一次阴干的情况,用调制好的泥水将阴干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细小裂纹用泥水修补,确保不会在烧制中让裂纹继续扩大但是形体改变
又经过了四天,一边修补鼎体一边捏制其他的陶器,云辰在检查泥鼎一定干燥的差不多了,已经可以投放到窑内烧制了,在中午时分就开始烧窑
在烧制之前需要将窑体内部烧至高温,然后等待温度自然回落,温度降低到人可以忍受进入的温度以后再将需要烧制的鼎体放入龙窑内部,才可以正是开始烧制
五六天的时间烧制出来了大量的木炭足够云辰烧制大量陶器了
洗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烧制出来一窑陶碗陶盆之类的百余件器皿,虽然烧制这种五六十公分级别的大器皿需要预热窑体,但是简单的轻薄器皿并不需要这么多讲究,就直接先烧制一窑,不能白白浪费木炭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将兽皮侵泡在水中湿润以后穿在身上,带着手套将窑中烧制好的器皿捧到草筐中再抬出龙窑,忍受着高温,换了几波人才把烧制的器皿都清理干净
紧接着把五尊鼎小心翼翼的我还木棍抵在腹部抬到窑内,放到中间平台并排摆放,两侧火道内存放着木炭的余烬炙烤着众人和器皿
将窑口用泥封住流出观察孔,两侧的风箱就开始昼夜不停的向窑体内部输送着氧气来提高木炭的燃烧程度提高温度
两侧的燃料投放口没隔一会就投放一次木炭来维持温度,云辰也是抽调了三十人在这里轮流烧制,拉风箱的人手必须不间断的工作,投放燃料的也是挨个检查投放口燃料燃烧的程度
三十多人吃住都在这里,距离部落不远,很多物资可以直接搬来使用,部落里其他的工作这两天也都放一放,
夜间两轮明月一大一小东西呼应映照天下,不时被掀开的投放口红红的火焰映照着正在劳作的人的上半身
经过一天两夜的持续烧制,尤其是在第二个夜晚的时候开始加快拉风箱的频率和燃料投放的频率来让持续一天一夜烧制的鼎进行持续高温,
当太阳在东方升起云辰感觉差不多应该可以了,就开始逐步的减少燃料的供应,让窑体温度逐步降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降低来稳固内部的反应
又经过一个中午的的逐步削减,直至中午就不再投放燃料,等待窑体的自然冷却,
等到下午十分,云辰怀着忐忑的心情不断念叨着一定要成啊,一定要成啊
用石锤将封住的窑口拆开,钻去窑体内部开始检查鼎的烧制
进入窑体内部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塌了两只脚的整个形体已经坍塌的鼎,第一件失败
第二件可能是两侧温度过高但是中间温度受第一件影响前后两面一侧向内侧坍塌,一侧向外侧坍塌,也是失败
第三件稍微好些,虽然也是失败,但是起码形体没有太大改变,但是底漏了,失败
青黑色的古朴典雅气息在第四件上面传来,没有形变,没有坍塌,没缺点,一件大型陶器终于成功了,经历过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的失败,第四件终于是成功了
抚摸着还烫手的器身,从四个角延伸向下的四足支撑起方形器身,两个附耳傲然矗立
用木棍插入附耳当中将其在平台上小心翼翼的抬下,云辰就瞅了一眼依然失败的第五个就就跟随第四个一同离开了窑内
外面留守的众人都满脸期待的等待着他们付出七八天辛勤劳作所获得的收获
在大鼎被抬出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