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臣应道:“陛下放心,吾等不敢有丝毫隐瞒。”
赵煦重新坐回龙椅,“朕希望此次归顺,能为两国带来长治久安,百姓富足。”
使臣恭敬地说道:“陛下心怀天下,乃万民之福。吾等相信,在大宋的庇护下,大理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接下来的时间里,赵煦与使臣就一些具体的条款和细节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协商。
“关于贸易往来,朕希望能畅通无阻,促进两地经济繁荣。”赵煦说道。
使臣表示赞同,“吾大理也期待与大宋加强贸易,互通有无。”
赵煦又问:“大理的土地、矿产等资源,需进行详细清查。”
使臣回应:“陛下,此事吾等回去后会尽快办理。”
赵煦点了点头,“甚好。还有,教育之事不可忽视,大宋的学府可向大理学子开放。”
使臣眼中露出期待之色,“此乃大理学子之幸。”
经过数轮商讨,双方在许多关键问题上逐渐达成了共识。
然而,仍有一些分歧需要进一步协商。
赵煦神色严肃地说道:“此次商讨虽有成果,但仍有未尽事宜。使臣可先回大理,将商讨结果告知段正明,待双方再行沟通。”
使臣行礼道:“多谢陛下,吾等定当不负使命。”
大理使臣离开皇宫后,赵煦陷入了沉思。
“大理归顺,是一件大事,必须谨慎处理,以保两国之和平与繁荣。”赵煦自言自语道。
不久,大理使臣带着大宋皇帝的意见回到了大理。
段正明立即召集大臣们商议。
“大宋皇帝的要求,有些颇为苛刻,诸位爱卿有何看法?”段正明问道。
大臣们各抒己见,有的认为应尽量满足大宋的要求,以保归顺之事顺利;有的则认为需据理力争,维护大理的利益。
段正明权衡利弊,最终决定再次派遣使臣前往大宋,继续商讨。
大宋皇宫中,赵煦再次召见了大理使臣。
“朕以为,双方都应做出一定的让步,以达成最终的协议。”赵煦说道。
大理使臣点头道:“陛下所言甚是,吾等也愿在合理范围内做出妥协。”
经过又一轮的艰苦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令彼此满意的归顺协议。
当协议达成的消息传遍两国,百姓们都充满了期待。
大宋皇帝赵煦感慨道:“愿此次大理归顺,能成为两国友好共处的新开端。”
在大宋皇宫的御书房内,大宋皇帝赵煦正与丞相游驹相对而坐,他们的面前摊开着一幅段正明送上的详细的地图,上面标注着大理的山川地理和行政区划。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煦神色凝重,目光专注地看着地图,缓缓开口道:“丞相,朕欲将大理规划为大宋的行政省,实行自治,你对此有何看法?”
游驹微微躬身,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此乃重大决策。若能妥善规划,既能使大理融入我大宋版图,又能保持其一定的自治权,促进当地的稳定与发展。但其中诸多细节,需谨慎思量。”
赵煦点了点头,“朕深知此事不易。大理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若强行同化,恐生乱子。但让其自治,又需确保其对大宋的忠心和服从。”
游驹接着说道:“陛下,臣以为首先当明确自治的范围和权限。例如,在行政、司法、税收等方面,给予大理一定的自主决策权力,但涉及军事、外交等重大事务,应由大宋统筹。”
赵煦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远方,“丞相所言有理。那在官员任免上,你有何想法?”
游驹跟了过去,“陛下,可保留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