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柜子里拿出一包花生,放在桌子中间。他拿起水壶倒水,洗茶具。
明见然拿起一颗花生,与市面上的花生没区别,好奇地问道:“每家商店都有不少陈皮零食,这陈皮花生怎么做的?”
符则达又往手心抓了一把花生,继续说:“用陈皮水和花生一起煮熟,烘干就做成陈皮花生。”
尉迟昀靖问:“陈皮不同的年份不同的价格,为什么不同的产地,价格相差那么大?”各村陈皮在价格上更有天壤之别,请恕他孤陋寡闻。
符则达抓住机会了,洋洋自得地说:“主任,你这个问题问得好。不同的村镇不同的种植方式,所以价钱不同。要数最好的当然是我们天马的。自家柑园,自产自销,原枝果树,质量可是有保证的。别的店,都是当地果农卖给他们的,没几个有自己柑园。我们家果园有800亩地,就在500米外的村子里。”
尉迟昀朗手里捏了颗花生,优雅地剥着壳,不疾不徐嗑着。问:“8月了,开始摘小青柑了吧?”
“有人从7月开始摘小青柑了。”符则达将整颗小青柑置入盖碗中,直接沸水冲泡,沿小青柑外围注水一圈,先润茶,让小青柑充分被渗透。
气氛和谐地只有此起彼伏的嗑花生声。
符则达不疾不徐地给三人杯盏斟满。
茶汤色泽醇红,茶香袭人,他们纷纷端起茶杯。
尉迟昀朗端起杯盏,小啜一口,“这里的小青柑确实不错。我们想尝尝纯陈皮茶。”先是淡淡的柑橘香留在了舌尖,而后,醇厚的普洱茶释放尾调,口感层叠,掩盖小青柑的清香。
符则达又示意婵姨,“去泡三壶不同年份的陈皮。”
“好的。”婵姨到陈列架上取陈皮。
喝过三年,五年,十年的陈皮茶,三人纷纷点头。
尉迟昀朗说:“新会陈皮果然名不虚传。”
符则达笑盈盈道:“那是自然的。”说话的声音都有点飘飘然。
就滋味而言,大红皮由于成熟度更高,入口更加甘香醇厚,适用范围广,可配用名贵药材。对于明衍而言,陈皮青皮同样需要。
尉迟昀朗问:“姐夫,哥,你们觉得七年的如何?十年的太贵了。”
“这个要看姐夫的预算。”尉迟昀靖向来不插手明衍的事情。
尉迟昀朗问:“符先生,我们可以去你家果园看看吗?”上次匆匆忙忙跑进去避雨,只看到屋前那几棵。从谈话中,尉迟昀朗感觉符则达不知道他在柑园里救过他。
继续阅读
“可以,当然可以。”符则达听到“预算”两个字就来精神了。他20岁就种柑果卖陈皮,见惯形形色色的人,一般散客不会说“预算”,感觉要有大买卖了。
符则达跟婵姨交代了一声:“跟赵老师说一声,我带客人去柑园。”边走边嗑花生。
太阳猛烈,符则达从柜台里拿了一顶草帽,带着尉迟昀朗三人去了柑场。
宝达堂的柑园入口是一栋独门独院的乡村三层别墅。
整个楼体在一片修剪整理的绿植中间,占地面积极大,富丽堂皇,一看就是“壕气十足”的所在,明显属于农村高端人士的居住地。
院子里种了木瓜和三棵大树菠萝,树下摆满一筐筐的小青柑,有几个妇女手持挖柑工具,手工取出果肉。
妇女娴熟地从柑果的顶部切开一个小口,用勺子将柑肉掏空,保留果皮空壳。有几个在清洗已挖干净的青皮;有几个将普洱茶填进青皮里;有几个把干净的青皮一个个整齐摆在木架上晾晒,分工明确。
阳光板、密封闸、生晒架等工具齐全,是专业陈皮商的标配。
他们走出院子便是小池塘,池塘边停靠着一条小木船,几只鸭子在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