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示意一番。
“好。”
窗外月色正浓,春夏之际多鸣虫,待屋里熄了灯,不时发出的几阵声响就愈加清晰,直到天明。
……
最近县里几个富户中,只洪老爷子日子过得分外顺畅,得了圣上的奖赏后,那五十两银子便供在了家祠中,领着小辈拜了又拜,好一番光耀门楣的好景象。
前几日又逢镇郊那处私窑清空了人手,练手艺的工人跟一批帮手的工人齐齐搬迁到了新落成的官窑之中,也就是说他这私窑也可早日动工了。
因得了圣上的嘉奖,他这窑洞也跟闪了金光似的,大单子一个一个地落下,生意做得他手软。
不光是实打实的好处,还有众人羡慕的模样更叫他舒畅,就是他俩的几个门房小厮走在路上都比别家的有面儿。
其余一干地主老爷心里无比眼红,那可是圣上,天下独一个的皇帝给的赏,就是一块石头,他们也都抢着要,何况是实实在在的银子。
可他们心里再想,也没什么法子,终于不知那个脑筋转得快的,竟派了家里门房分别跑去县衙跟两个大人家门口蹲着探消息。
一个去了,后面几个有模有样地也跟着来了。
蹲了十来日,两个大人都是早出晚归,两家下人口风又是一等一地严密,这十来日过去后,竟一丝半点的消息都没探听到。一众地主老爷们只好在家中叹几声大人仁德,只也没将探消息的人给叫回来。
终于到了这一日,两处县衙竟大早上贴出了一块招工告示,招工本也不稀奇,当初窑洞开工前不也征招过吗!
只这次招工的由头叫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男女老少皆凑了上来。
就这么不大不小的一张告示里,清清楚楚地写明这一趟招工,一为修建供下无供养的老人家安居的一处慈安堂,和三处私塾,二为照料孤寡老人。
前者需要大量工人,后者需要平日里细心的妇人家收拾房间,洒扫庭除。
要说这私塾谁不知晓,几处村子里早有人传出程大人要扩修私塾的消息,因而众人看过后也纷纷跳过。
可这慈安堂又是什么?
众人继续往下看。
……
给下无供养的老人家居住?还不要银钱?
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事???
围观的众人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说什么,齐齐愣在了原地。
这样的寂静来的突兀,直到有个虞县的小年轻探头探脑地看过后试探地开了口。
“……这几天我看柳大人每天都往咱们县里那些没儿没女的老人家里跑,又送银子又送米粮的,这上头说的应该是真的吧!”
几个虞县的人经这一提醒,纷纷想起确有这一事。知行这动静虽不大,也架不住被看顾后的老人时不时对外说上几句,因而知晓的人多了去了。
只是送银子送米粮到底不算什么,历任县令多多少少也送过一些,真真吓到他们的是告示上头所写的慈安堂跟明晃晃赡养两个大字。
赡养是何意味谁不知道!
官府竟能做到这份上?!
可这告示都贴出来了,总不会是作假!
众人面面相觑,他们这是撞上了两个青天大老爷不是?!
一整个上午,告示前来来往往许多人,不认字的托了认字的念着听,认字的早一眼滑了下去。
看过的无一不满目震惊,村里或是隔壁住着孤寡老人的人看过后更是跑得飞快去送消息。还有许多心动的妇人家,提着菜篮子便跑回家商量去了。
短短半日,这消息便传遍了内外。
那些守在县衙附近的各家门房小厮自然马不停蹄地赶回去回报了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