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是不可能开发的,一百年只能都不可能具备开发的能力,但扔掉不管又太可惜了,起码在做地图的时候,版图会少掉一大块,估计会有七八个江浙的面积。
“既然那片土地上的生存种族已经被驱逐,你们三部如果有心的话,可以分一支迁徙过去慢慢繁衍。”
在这件事情上,朱允炆选择给漠庭三部高度的自治管辖权。
占吧,占的越大越好。
中央已经有了蒸汽机,早晚火车都会诞生,只要从北京建一条通往西伯利亚的铁路,那就可以永远的把漠庭拴住。
这就是中国自古以来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是。”
刘铮虽然已经做了漠庭的大都护,但举止言谈都充满了浓厚的军人作风,脊梁挺得笔直,陪在朱允炆的身边亦步亦趋的紧跟着。
像一个警卫多过像边疆重将。
还是杨溥这位文人都护官跟朱允炆聊得更火热些。
“陛下的气色越来越好,真是我大明乃至整个明联的大喜事啊。”
缓步前行的朱允炆笑着摆起了手:“朕在太原睡了足有七八天,整天吃完饭就喝御医给煎的安神药,喝完倒头就睡,这气色当然好了。”
听到皇帝连服了几天药,几人的脸色都有些隐忧,杨溥感慨发声:“当年臣刚刚录进翰林院的时候做翰林郎伴驾御前,那时陛下尝尝理政至深夜,天不亮就醒,御医多次劝谏,陛下言‘江山社稷之重,不敢懈怠丝毫。’以此为拒。
今日得见陛下愿意安心将养圣躬,说明我大明总算是到了四海承平、蒸蒸日上之日,也说明我等为臣子者,足可以让君父省心,这是对臣等最大的肯定啊。”
同是姓杨,连这拍马屁的套路和水平都相仿。
朱允炆哑然失笑,倒也不以杨溥之媚而存偏见。
做臣子的不拍皇帝马屁,那才是说不过去。
一行人走了能有大半个时辰,便是来到了东胜卫城外的英烈陵,到了这里,大家伙的神情都端肃了起来。
戍守陵园有一个百户的精兵,即使是见到朱允炆来了,也并没有产生骚动的和任何杂音,仍旧眼神专注的盯着正前方,只是把自己的身板,挺的更加笔直了些。
陵园是一扇拱形门,且高且宽,门头为石刻的大字。
“大明民族英烈陵。”
门头的左右两侧竖着刻了两行大字。
“民族大融合万岁。”、“民族大团结万岁。”
这两句是当年朱允炆亲笔提的,肯定了盛庸和几万将士,与马哈木、阿鲁台等人通力合作,携手抵抗帖木儿的东征,并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为了保护草原各部族的安宁,盛庸和三万余名大明健儿,不惜牺牲掉自己宝贵的生命,证明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明海纳百川,团结和保护各民族的伟大胸襟。
朱允炆在门口肃立了一阵后,才收拾好自己的心情,迈步踩着一级级的台阶,向着陵园内进入。
双喜、刘铮、杨溥等并京营、漠庭大小武官数百人紧紧簇拥着。
“当年盛将军奉命为燕王争取时间,以四万骑硬撼十余万敌,杀至险些尽墨,这才有了一战定乾坤,开我大明北疆万世太平。”
一行人走过一排排的墓碑,直到最后来到山顶,这是一处宽敞的亭台。
亭台的中心树立着一块巨大的丰碑,详细介绍了盛庸的生平和他的功绩,最后是一句朱允炆亲写的落款。
“拯救草原各部的伟大的民族英雄盛庸将军灵寝!”
这座墓碑由一个小旗负责保卫,每每换班,在左右两旁时刻都站着两名护卫的兵士。
朱允炆从右侧的长案上取了三根细香,燃起后郑重其事的微微鞠了一躬,身后众人则无不脱下头盔,深鞠一礼。
礼毕,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