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日子倒是也不会太过难过的。
见边流韵将边博容扶起,萧承微微一顿,方才开口道:
“既然也算一家人,朕也不故作姿态了。韵儿说,边先生如今来到云国,是有东西想要呈交给朕?”
听到萧承的话,边博容却是毫无迟疑之意,当即自怀中取出厚厚的一本书册,双手奉上,沉声道:
“陛下可知,我音家如今处境?”
萧承闻言,点了点头,道:
“自是听韵儿提过的!”
“那陛下应当也知,我音家弟子,多在勋贵大臣府邸之中充任客卿。”
萧承继续点了点头。
音家弟子,与各国朝堂联系颇为紧密。但相较于儒、法等学派,音家更多的是依附。不少弟子,便像是边流韵此前教导夏国虞瑛瑶那般,负责教导皇室、勋贵、大臣家中子女音律。
边博容手捧书册,沉声道:
“夏国朝堂四月之前,便暗中调兵,前往梧州云夏边境驻防。我音家弟子花费心力,数月来全力探听消息。这夏国朝堂调了多少兵卒、何处驻扎,多少军械物资、多少粮草,又放置何处,前线一应布置,不说全部,至少八成,尽在此中记载!”
萧承闻言,下意识地起身,双眼看向那本书册,旋即又迅速移开,紧紧盯着边博容。
音家弟子,遍布夏国朝臣勋贵,皇宫宗室之中。
要知道,夏国各种事务再隐秘,也总有要做事的人。
士卒调动再小心,也无法瞒过主管粮草的官员。而兵械的调拨再隐秘,也无法瞒过主管官运队伍调度的小吏。
遍布朝臣家中的音家弟子,便是无意之中,也能够获得寻常人难以获知的消息。
相较于边博容手中记载夏军前线情报的书册,萧承更是看重音家这份情报收集能力!